字典翻译 科普知识 科普博览 科普动态 中国与欧洲古人类可能有基因交流

中国与欧洲古人类可能有基因交流

更新时间:2025-02-20 19:23:41

新华网南京6月10日电(记者 徐机玲)我国科学家对南京直立人(猿人)头骨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中国古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可能曾经少量地接受过外来基因。这一重要发现,为中外学者近年提出的“现代人起源多地区进化”学说、“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附带杂交” 学说,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

1993年在南京东郊汤山葫芦洞发现的两具早期人类头骨化石,是我国继北京人、蓝田人、元谋人、和县人之后,又一举世瞩目的重大发现。近年来,由吴汝康、李星学、吴新智3位中科院院士带领29位古人类学、古生物学、地质学专家,对南京早期人类头骨进行了多学科综合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科学研究证实,南京汤山早期人类头骨与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属于同一古人类分类学,是处于古猿与现代人(晚期智人)之间的直立人。其中南京1号头骨为女性,年龄在21岁至35岁之间,与北京直立人有许多相同的形态特征。但其头骨鼻梁高耸及上颌骨额突的丘状膨隆特征,在中国其他人类化石中很少出现,而在欧洲人类化石中出现的频率却很高。

南京2号头骨为一壮年男性,他的很多形态特征与直立人相近,也显示出一些早期智人的特征,表明其可能处于直立人到智人的过渡阶段,是比北京直立人和南京1号头骨直立人更进步的直立人。引起研究人员注意的是,2 号头骨的额骨正中有上宽下窄的矢状隆起,这一形态特征与大多数中国直立人不同,而与欧洲和非洲的直立人及早期智人较相近。

古人类学家吴新智院士据此分析,南京直立人头骨与我国不同时期古人类化石共有的特征,表明中国古人类演化中具有遗传上的连续性,但他们显露出的不同特征,则生动地表明中国古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曾经少量地接受过外来基因,这种基因交流即杂交现象造成了南京直立人头骨与欧洲古人类头骨的某些相似特征,但也不排除这些特征可能是继承了早先从非洲迁来东亚人群的基因表现。

多学科研究对南京直立人的生存年代尚未取得一致意见。采用热电离质谱法和氨基酸外消旋法测年技术的研究报告,南京直立人1号头骨的年代应为距今50万年前,2号头骨的年代应为距今47.8万年至24万年前;哺乳动物学者将南京汤山动物群与北京周口店动物群对比,推测南京直立人1号头骨年代为距今50万年至33万年前;古人类学者根据2号头骨形态特征及其位置在1号头骨之上,推测其年代为距今33万年至24万年前。

专家们认为,随着研究工作的进展,将不断完善对南京直立人的认识。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kepu_8515/
上一篇: 五彩石竹
网友关注科普知识
精品推荐
热门科普知识推荐
  • 山东方言
  • 致富指南
  • 小学生常用歇后语
  • 挽联
  • 生活
  • 名胜古迹对联
  • 元宵节对联
  • 成语
  • 居室对联
  • 关于动物的歇后语
  • 微博段子
  • 综合谜语
  • 人与自然
  • 科技前沿
  • 名人故事
  • 端午节对联
  • 历史故事
  • 江苏方言
  • 体育笑话
  • 福建方言
  • 新疆方言
  • 蛇年对联
  • 西南地区方言
  • 学习谚语
  • 绕口令大全
  • 短篇鬼故事
  • 澳门方言
  • 亲情故事
  • 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