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科普知识 农业科普 水产 蛙出血病的诊断

蛙出血病的诊断

更新时间:2025-02-22 08:46:40

蛙出血病(蝌蚪发病又被称为暴发性出血败血症)是由温和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当水质较差,水温变化(春、秋季)过大时,极易发生。

该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可达70%),死亡率高(40%-70%,最高达100%),危害极为严重。流行范围很广,尤以华东、华中流行最甚。蝌蚪发病多集中在4厘米以上的个体,且以临近变态或正在变态的蝌蚪为最,从刚变态的幼蛙到成蛙,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均有发生。

A、蝌蚪发病时,其症状表现为:腹部肿大,表面有斑点状出血;眼球时有充血,表面覆盖有一层红色粘膜。轻压则红膜脱落,眼球突出;表达式皮有溃烂、充血现象。解剖可见大量腹水,肠充血,严重时呈紫红色;肝紫红色,或土黄色,胆汁呈淡绿色。发病蝌蚪濒死前在水面打转。

B、成蛙发病时厌食,肤色暗淡,体表出现白色或红色点状溃斑,腹部有累度膨胀。解剖可见少量腹水,常呈淡红色;肝肿大、充血,紫红色或有点状出血呈花斑状,有的失血呈灰白色,肺囊充血或失血;口鼻常有吐血丝现象。严重者,排泄物中有血丝,肠胃严重充血,脓样并伴有血红色,有时肠失血呈白色。从发病到死亡,时间很短,仅几个小时。摄食量显著下降是发病的前兆,脂肪体呈淡红色,严重时有显著的点心状出血。

诊断:

1、剖检的典型病症是:脂肪体上有显著紫红色出血斑点,肝胃肠等组织器官充血或失血。

2、从肚脾肺等组织中均可分离到温和气单胞菌。

预防:

1、在气温变化较大时,将池水加深以缓和水温的昼夜变化,少换水或不换水,必要时,换水不超过原池的1/3。

2、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蛙(蝌蚪)池用0.2克/每立方米水体的富氯全池泼相当于消毒,每周1次。

3、在饲料中拌入“蛙健康”,每100公斤蛙(蝌蚪)用药45克,每天1次,连用3天。

治疗:

1、水体消毒,蛙(蝌蚪)池每立方米水体用0.2克的富氯全池泼洒消毒,连续2次,隔1天1次对水体消毒。

2、在水体消毒的同时投喂药物,每100公斤蛙(蝌蚪)每天用蛙健康45克,连用5-6天为1个疗程。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kepu_8693/
网友关注科普知识
精品推荐
热门科普知识推荐
  • 百家姓
  • 儿童谜语
  • 交通笑话
  • 内蒙古方言
  • 广西方言
  • 爱情故事
  • 医疗笑话
  • 玄幻故事
  • 造句
  • 黑龙江方言
  • 华北地区方言
  • 广东方言
  • 湖北方言
  • 优生优育
  • 亲情故事
  • 关于牛的歇后语
  • 科学之迷
  • 宗教笑话
  • 马年对联
  • 励志故事
  • 海洋技术
  • 云南方言
  • 甘肃方言
  • 节气谚语
  • 西游记歇后语大全
  • 畜牧兽医
  • 东北地区方言
  • 鸟的歇后语
  • qq笑话